进入9月,台风暴雨,一直下个不停,这是近两天福建、珠三角地区乃至于华南部分地区的真实写照。
5日-9日,台风“海葵”先后两次登陆福建、广东。受其影响,南方多地出现特大暴雨,福建省、广东省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雨预警一级”。福州、厦门、漳州、深圳、广州、佛山等城市内涝严重,部分城市雨水齐腰,短时间强降雨超过100毫米,深圳降雨量更是打破1953年以来的降雨极值,地铁灌水,深圳泄洪多次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第一。
暴雨夹杂着轰隆的闷雷,台风之后,鉴于华北地区暴雨之后的经验,以及我国周边地区台风过后突发流行性感染病的经验,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此前9月2日,据多家媒体报道,内蒙古呼和浩特雷雨天气过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数量陡增。医院的哮喘专病门诊排起了长队,医院大厅里挤满了人群,因哮喘而急诊的当日就诊人数达到800多人。
有医生喊话:“哮喘的患者,来我这拍下药名去买药,买到药不会用的我来教你。”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名医生在解释为何会出现群体性哮喘时回应:“雷雨天气过后花粉浓度太高了,过敏体质人群易出现‘雷暴哮喘’,这次引发的‘雷暴哮喘’,患者遍及各个年龄段。”
随后,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当地多家医院的雷暴哮喘病人确实增多了。
不止是内蒙古,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近期北京也接诊了多例“雷暴哮喘”患者。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主任王学艳告诉媒体,近几日,该院已接诊了6例“雷暴哮喘”患者。
北京一名被确诊为“雷暴哮喘”的患者表示:“这次暴雨后,我的整个呼吸道都发紧,尤其是打雷的当晚和第二天,都出现了明显的哮喘症状,过去下雨时鼻炎的症状会相对减轻,这次却明显加重了。”
另外,据西安气象台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8日,西安市花粉浓度持续升高,西安市花粉浓度已达到628粒/1000mm²,花粉浓度属于很高的浓度水平,过敏人群需注意防范。
据《陕西都市快报》报道,家住西安韩森寨的王女士发现,自家宝宝最近开始频繁打喷嚏。王女士带孩子就诊,发现医院呼吸哮喘中心已经接诊多例花粉过敏导致的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
呼和浩特、北京、西安这些已出现雷暴哮喘的城市给正在饱受台风之苦的福建、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带来了警惕,广州气象部门提醒,广东即将进入雷暴哮喘多发季,近期雷暴天气对流活动剧烈,容易将花粉带到空中,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和荨麻疹发作,需格外注意。
这确实不容小觑,目前为止,因“雷暴哮喘”引发较大伤亡的事件发生在2016年11月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当时,有8500名患者涌入急诊室,最终造成至少10人死亡。此次事件中哮喘发作的急诊就诊量是往年同期平均就诊量的6.7倍,哮喘患者住院量是往年同期平均住院量的9.9倍。
上述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强烈关注。因为花粉过敏不再仅限于引起鼻炎、结膜炎、皮肤过敏等常见症状,在特殊天气下,还会诱导哮喘的发作,而哮喘如果不及时应对,很可能会危及生命,这次事件也提高了科研人员及过敏患者对“雷暴哮喘”的警惕。
雷暴哮喘、过敏,医生都知之甚少
研究表明:危害不容小觑
对于雷暴哮喘,别说患者了,就连一些医生都知之甚少,广州一名医生表示:“如果不是北方一些城市出现了集体性的哮喘,之前我还真不知道这个病名,和我一样的很多医生,如果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对雷暴哮喘都是一知半解的。”
据发表在《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显示,雷暴哮喘(thunderstorm asthma),是指在雷雨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多发生在花粉季节,可表现为局部地区哮喘的大规模爆发,症状轻至重度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983年7月,Packe和Ayres首次报道了发生在英国东伯明翰医院的雷暴哮喘人群:在雷暴天气后36 h内有26例患者因哮喘发作而就诊,既往同期同时长内因哮喘就诊人数仅为2~3例。
第一次较大规模的雷暴哮喘事件也发生在英国:1994年6月,一场雷雨过后,在伦敦及英国西南部的医院急诊科突然涌现大量哮喘患者。据统计,在本次事件中,雷雨过后的30 h内共有640人因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统症状就诊,这一数量约是同期急诊量的10倍,其中104例收住院,5例收入重症监护病房。
此后,陆续在全球范围内均有雷暴哮喘事件的相关报道,主要发生在英国、澳大利亚,另外加拿大、意大利、伊朗等国家也有类似报道。(下方表格中总结了自1983年以来文献报道过的雷暴哮喘事件)
雷暴哮喘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假说认为雷雨天气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空气中花粉浓度迅速、明显升高,从而导致患者暴露于极高浓度的变应原而诱发哮喘。以2016年墨尔本雷暴哮喘事件为例,2016年11月21日雷雨天气时当地牧草花粉浓度高达102粒/m3,而≥100粒/m3即可被认为 “极高”浓度,且对易感人群具有很高的发病风险。
雷雨天气是一种局地性的、强对流气象,通常伴随大风、强降雨、降温及气压的变化。花粉季节内,植物上未脱落的花粉以及悬浮在空气中的花粉被强对流中心的干燥上升气流卷入上空云层中,后者湿度极大,花粉颗粒因巨大的湿度差而吸水、溶胀、崩裂,释放出大量具有变应原性且直径更小的颗粒或碎片,这些颗粒或碎片随下降气流或雨滴返回地表。
花粉过敏患者在短时间内暴露于高浓度的花粉或其释放的颗粒中,且后者的大小更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哮喘发作。推测霉菌诱发雷暴哮喘机制可能与花粉相似,但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同时,伴随雷雨天气出现的气温下降、低渗水蒸汽、空气湿度增大,以及其他气象变化如气压改变、空气离子化等均可能引起气道高反应患者哮喘的加重。
因此,福建、珠三角等地区正值台风雷雨天气过境,需格外注意。
中国台湾地区登革热近期破3000例
福建、两广也要严阵以待
台风暴雨之后,除了雷暴哮喘和过敏外,登革热感染也要格外关注!!
近期,福州多家医院的发热门诊陆续接诊了登革热患者,疾控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正处于登革热流行季。
据央视网消息,中国台湾台南登革热近期已破3000例,每天新增百余例,达到了3788例,恐重演2015年大流行。
台南市市长黄伟哲表示,台南过去在8年前曾经登革热大流行,过去经验显示只要台风过境就会造成案例增多,因此近期必须绷紧神经,持续做好登革热防治。
另据厦门日报消息,厦门海关所属机场海关近日在入境航班中检出厦门口岸今年首例登革热病例。
据福建卫生报9月1日报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介绍,上周,门诊接诊了一对60多岁的夫妻。妻子已发热5天,持续高热,伴肌肉酸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明显,就医当天四肢有红色1-2mm出血性丘疹,登革热抗原检测为阳性;丈夫当天也感觉有点低烧,顺便也抽血检查,结果也为阳性。
夫妻俩近期无外出旅居史。
事实上,国外登革热疫情已相当严重,当地时间8月30日,危地马拉卫生部指出,今年以来该国上报的感染病例为10914例,同比增长135%,其中死亡22人,全国进入为期三个月的卫生紧急状态;据越南卫生部8月29日通报,截至8月23日,越南全国今年累计确诊登革热病例6万1799例,其中死亡病例14例;据哥伦比亚国家卫生研究院发布的流行病学公报显示,今年初至8月中旬,该国报告67944例登革热病例,累计死亡病例44例;当地时间8月27日,洪都拉斯卫生部登革热流行病学监测员表示,今年以来,该国共报告11540例登革热病例。
如今正值台风过境期间,福建、两广地区面临巨大考验。
JAMA等顶级期刊发表登革热最新研究
台风真的会让登革热发病数增加!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存在于登革热病人或隐形感染者的血液中,伊蚊吸吮了患者的血液再叮咬其他人,从而将病毒传播给人。那么,目前有关登革热的研究到了哪一步?
上半年,我国山东大学团队在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JAMA Network Open、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Parasites & Vectors等期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登革热的最新研究进展,非常亮眼地揭示了气候变化与登革热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新的流行病学证据和政策建议。
以前我们确实不清楚,总是凭着经验做事,所以,我们不知道台风和登革热到底有啥关系,甚至认为台风和登革热没有关系。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特点是境外输入所致的本地传播,那么,堵住外来源头,是不是就能断绝登革热的传播了呢?我们需要这方面的研究。
研究指出,登革热发病可能与当地水文状态密切相关,城市发展水平也会对二者之间的关联产生影响。
本系列研究纳入了中国东南沿海54个城市,研究结果显示极端水文状态与登革热发病风险的增加有关,不同维度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以不同模式对水文状态与登革热发病之间的关联发挥了效应修饰作用,研究结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了信息。
另一方面,研究指出,既往关于热带气旋与登革热发病之间的关联证据较少,团队研究在广东省广州市量化了热带气旋与登革热发病之间的非线性滞后关联,计算了热带气旋暴露导致的登革热归因发病数。
研究发现,热带气旋与登革热发病数的增加有关,滞后效应可持续4周,男性和老年人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受到热带气旋对登革热的影响。研究强调应重点关注脆弱人群,在热带气旋登陆前后及时开展蚊媒控制活动,减少与热带气旋相关的登革热传播。
鉴于多项研究,珠三角的台风还未消退,作为医生,我们绝不能懈怠,面对登革热,要打起12分精神!
2023-9-11 |